2019年6月4日,马燕生公参应邀来我院作了一场以“新时代国际化人才培养:目标与途径”为主题的讲座。讲座由李国宏副院长主持。
首先,李国宏副院长介绍了讲座主讲人马燕生公参的个人履历。马公参1977年进入国家教育部从事人文外交和教育外事工作,曾任中国驻美国休斯敦总领事馆教育参赞、中国常驻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副代表、中国驻欧盟使团教育文化参赞、北京外国语大学副校长、中国驻法国使馆公使衔教育参赞。2003年12月被美国休斯敦市市长授予“荣誉市民”,并任命“亲善大使”。2017年8月被法国政府授予“学术棕榈骑士”勋章。
马公参首先指出,只有深入了解、准确把握时代特征,高校才能清楚人才培养任务,学生才能清楚国家急需什么人才。马公参从“国际维度”和“国内维度”两个方面,对新时代的主要特征进行了详细讲述。在世界格局和国际力量发生着巨大变化的当今社会,我们正经历着经济全球化、世界多极化、文化多样化、社会信息化、教育国际化。马公参特别指出,教育国际化不是简单的教育全球一体化,而是通过学习借鉴实现自我创新,使本国教育发展既符合世界教育发展趋势,又保留自身特色和传统。中国正致力于构筑人类命运共同体、不断为人类做出更大贡献,必将更全面深入地参与国际事务和全球治理。因此,国家需要大批国际化人才。
图为马公参进行演讲
马公参认为,国际化人才应具备的基本素质包括五点:第一,具有广阔的国际视野和世界胸怀;第二,熟悉国际通行规则和规范;第三,具有较强的跨文化沟通能力;第四,具备专业优势国际竞争力;第五,熟练使用一门以上国际通用语言。马公参结合自身工作经历,向同学们强调了做“专业与外语相结合”的复合型人才的重要性,并将国际化人才培养目标概括为“政治过硬、专业过硬、外语过硬”。
最后,马公参介绍了国际化人才成才途径。马公参指出,立志是成才的前提,当代大学生应学会做人、学会求知、学会做事、学会共处。此外,当代大学生应充分认识语言学习的重要性,将外语作为个人优势。在讲座的最后,马公参与在座同学进行了良好互动,耐心解答了同学们提出的问题。
通过此次讲座,同学们了解了新时代的人才需求趋势,意识到了专业知识学习的重要性,在今后的学习中会有更明确的奋斗方向。